當前短訊!用“時間”測量“空間”——吳國盛教授導讀《經度》

2022-10-29 15:46:26

直播時間:2022年10月29日(周六)20:00—21:30

直播地址:科學網微博直播間


【資料圖】

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4829836798722139

掃碼進入科學網微博直播間觀看直播

科學網視頻號將同步直播

科學網B站將同步直播

科學網抖音將同步直播

【直播簡介】

為了精確定位世界上的任何地點,人們常用“經度”和“緯度”來描述一個地點的詳細位置。但“經度”和“緯度”是怎么來的呢?

公元150年左右,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將赤道標記為0°緯線,建立了經緯坐標體系。根據(jù)太陽的高度或者北極星的高度,很容易確定地球上每一個地點的緯度,但測量經度尤其是海上經度,卻困難重重。

隨著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越來越多的航船啟程,去開辟新的領土,去發(fā)動戰(zhàn)爭,或者在異域之間運送金銀財寶。然而,因為缺乏測定經度的有效手段,人們在看不見陸地后就很容易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于是船毀人亡的悲劇時有發(fā)生。

最聰明的大腦如牛頓和伽利略,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甚至整個歐洲科學界摸索了四個世紀之久,都沒有任何突破。

在歐洲列強懸賞重金征求解決方案的時候,出身卑微的鐘表匠約翰·哈里森憑著個人的天才和勤奮,獨力開辟出了用機械鐘表的方式解決經度問題的新路子。

剛好此時,一種叫“月距法”的天文學方法,在全球科技精英們的共同努力下,終于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場“爭奪經度”的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這兩種方法孰強孰弱?

為什么哈里森的方法非但沒為他換來榮譽和財富,反而帶給他大半輩子的屈辱和誤解?

為什么最后哈里森的這種方法卻成就了大英帝國的霸業(yè)?

美國暢銷書作家達娃·索貝爾在她的著作《經度》一書中,揭示了許多聞所未聞的細節(jié)和關系,高度還原了這個過程曲折離奇、戰(zhàn)況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而故事背后折射出來的關于人類科技發(fā)展的經驗教訓更是值得后人玩味。

本周六(10月29日)晚八點,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館長、清華大學科學史系系主任吳國盛;鐘表文化學者常偉;北京廣播電視臺科學節(jié)目主持人段玉龍一起閱讀《經度》,回望那個壯舉與陰謀共存,智慧靈光與荒謬同在的時代。

【嘉賓介紹】

吳國盛

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系主任,清華大學科學博物館館長,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通訊院士。

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科學思想史、現(xiàn)象學科學哲學與技術哲學、科學傳播與科學博物館學。

主要學術著作有《什么是科學》、《技術哲學講演錄》、《時間的觀念》、《科學的故事》、《科學的歷程》等。

常偉

鐘表文化學者,古董表收藏研究者,時計堂鐘表文化機構創(chuàng)辦人。

現(xiàn)任日內瓦鐘表大獎賽學會成員,澳門鐘表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文物學會鐘表專委會理事。

牛津大學《鐘表通史》中國史撰稿人。目前出版著作有《鐘表收藏30講》、《世界經典名表薈萃》、《中國與鐘表》、《名表名鑒》和《播威與中國》。

段玉龍

北京廣播電視臺科學節(jié)目主持人,播音指導,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理事,北京科普宣傳大使。

標簽:

關閉
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