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為何事?“布袋院士”獲獎后卻小跑提前離開-天天熱頭條

2023-06-01 12:14:15
這兩天
“布袋院士”趙東元又火了
5月26日

2022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頒發(fā)唯一一個“科技功臣獎”頒給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教授趙東元。沒想到在媒體發(fā)布會上,院士剛介紹完自己的研究就一路小跑提前離開了。

所為何事?他要趕著去給本科生上化學課呢。


(相關資料圖)

趙東元一路小跑趕去為學生上課

這門“不能遲到”的課,他一上就是20年

這與兩年前的一幕,如出一轍。

2021年,趙東元院士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榮頒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獎后的趙東元把證書往布袋子里一裝,第二天一早準時出現(xiàn)在《普通化學》的課堂上,他手提布袋給學生上課的照片在復旦大學師生中刷屏?!安即菏俊钡姆Q號由此得名。

趙東元拎著布袋的這張照片當時上了熱搜
這次也一樣,趙東元要趕回去給本科生上《普通化學》。“我不能遲到,學生們都等著呢,遲到5分鐘就是教學事故了?!?

這門“不能遲到”的課,趙東元連續(xù)給本科生上了20年。從2003年起,一周兩次課,即便出差,他也會盡量連夜趕回。這已經(jīng)成了習慣。

“天馬行空”的想法,“里程碑式”的科研成果

趙東元對學生好,是公認的;趙東元的科研成就,也是公認的。
趙東元在實驗室(攝影:成釗)
趙東元有許多“天馬行空”的想法。去探望病人時,得知對方韌帶斷裂,需要用高分子材料將兩處連接讓韌帶重新生長。他便“異想天開”——能否定向連接兩個介孔?
帶孩子玩樂高,他會突發(fā)奇想——能不能用“積木”搭建出孔洞?

他首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模塊化組裝介孔材料

“不同的是,搭積木用的是手,我需要找到一個力,讓它們自己發(fā)生反應也就是自組裝。”

2001年前后,整個業(yè)界的介孔材料,幾乎都局限于無機材料。趙東元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能否發(fā)明更軟更輕的有機介孔材料從而創(chuàng)造更高的價值?
靈光一閃的背后,是太多看不見的求索。此后的研究過程就像在黑箱子里亂撞:“真的是經(jīng)歷老多次失敗了”。
趙東元指導學生做實驗(攝影:成釗)

終于,在2005年,趙東元團隊原創(chuàng)性提出有機材料自組裝的新設想,并將實驗方法公之于眾。國際學術界評價這項研究成果是介孔材料領域“里程碑式”和“先驅(qū)”的進展。

時至今日,趙東元多年被列為全球化學和材料領域“高被引科學家”。

趙東元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路小跑” ,是他對課堂教學的尊重和敬畏

20年如一日的堅持,真的不容易。對教書育人,沒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和敬畏,恐怕很難做到?;蛟S道理說來簡單: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既為高校教師,不管名氣多大、榮譽多高,教書育人都是第一職責。

但當我們將視角從“大道理”轉移到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問題并沒有那么簡單。

“講師不講,教授不授”的現(xiàn)實痛點是真實存在的,設身處地想一想,同樣的精力用在科研上或者成果轉化上,哪一項不比教書更能名利雙收?

也正是基于此,2019年大學有了教授必須給本科生上課的規(guī)定,連續(xù)3年不履行此項職責,還會被清理出教師系列。

趙東元給學生上課

這么一對比,也就更加懂得了“布袋院士”的稀缺和珍貴。與稍有名氣的教授、博導相比,院士在社會評價中占據(jù)的位置無疑更高。如果說教授們很忙,沒有時間給本科生上課的話,院士們“沒有時間”那就更加理直氣壯。

可在趙東元這里,課比天大。一個教授的職責就在八個字:創(chuàng)造知識、傳授知識。

他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就連榮獲大獎也不耽誤一堂課,他用“一路小跑”,表達對課堂教學發(fā)自心底的尊重和敬畏。

很顯然,自稱“造孔之人”的趙東元,信奉的卻不是“孔方兄”。教書育人才是他的初心使命,他一路小跑去上課,跑出了他對學生們的喜愛,映照出甘為人梯的科學精神。

有他這般的努力與堅持,深刻詮釋了“何為師者,師者何為”的奧義。相信會示范和帶動更多高校教師回歸角色本位,為學術人才的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原標題:還記得“布袋院士”嗎?獲獎后卻小跑提前離開

標簽:

關閉
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