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生物多樣性寶庫,華東師大科學家跋涉在常綠闊葉林間

2022-05-23 05:32:19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作為一種獨特的植被類型,常綠闊葉林被科學界普遍認為是重要的物種起源中心,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

中國的常綠闊葉林在世界上分布最廣、面積最大,類型最為復雜多樣,是全球常綠闊葉林的主體,并維持著較高的生產力。

澎湃新聞記者從華東師范大學了解到,該??蒲袌F隊從開啟常綠闊葉林研究之路至今,已有數十年。為開掘常綠闊葉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恢復和利用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位于浙江寧波的天童國家森林公園坐落在中國常綠闊葉林分布區(qū)的最東端,植物物種相當豐富。這里長期受東亞季風影響,海洋性氣候特征顯著;同時,因地處我國東部高度城市化地區(qū),位于我國最大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其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具有顯著的城鎮(zhèn)化干擾特征。

在這里開展長期定位觀測和研究,可以揭示在城市化和海洋氣候因素共同影響下,亞熱帶東部常綠闊葉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功能和動態(tài),也可開展受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恢復與重建的科學實驗。

上世紀80年代,華東師大教授宋永昌帶領團隊在天童國家森林公園開展植被定位研究。90年代,華東師大天童生態(tài)試驗站設立,成為我國成立較早的常綠闊葉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定位研究站之一,由華東師大教授王希華擔任首任站長。如今,實驗站已成為浙江天童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簡稱天童站)。

在這里,研究人員通過一次次的野外調查,摸清植被“家底”。

在20公頃的觀測樣地內,天童站的研究人員需要對胸徑達1cm以上的樹木進行逐棵記錄,包括樹種、個體大小、樹的生長情況、空間坐標等,胸徑測量誤差不能超過0.1cm。光這一項研究,十幾個人的團隊就要花整整一年時間。

天童站工程師楊慶松博士說,從監(jiān)測結果來看,他們在天童20公頃森林樣地測量到近10萬株植物,記錄的木本植物多達154種,數量超過海南尖峰嶺熱帶60公頃森林樣地木本植物種類的一半以上(290種),這在亞熱帶森林中種類算相當豐富了。

目前,天童站已經圍繞生物多樣性、全球氣候變化和植被恢復構建了七大觀測研究平臺。

全面的生物多樣性研究數據離不開新技術的發(fā)展支撐。王希華帶領科研團隊圍繞天童野外觀測中心建設,搭建了地空一體化的森林生物群落觀測系統(tǒng),采用先進儀器設備獲取個體生理生態(tài)、形態(tài)、功能和群落結構等不同類型的生物多樣性觀測數據。

經過長期的野外觀測,宋永昌指出,在長期的人類干擾下,中國常綠闊葉林面臨著分布面積日益縮小,群落類型和物種數量逐步減小的局面,絕大多數表現(xiàn)出群落結構趨于簡單、固碳保肥能力減弱等退化特征。

隨著全球變化,生物多樣性正以空前的速度減少,嚴重威脅著人類福祉。“片斷化是當前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主要通過改變物種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而對生物多樣性產生重大影響。多途徑和角度探索常綠闊葉林生物多樣性奧秘,可望為有效保護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華東師大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院長陳小勇教授說。

此外,通過學科交叉探討全球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科研團隊進一步發(fā)展了生物多樣性-生物入侵關系的研究框架,發(fā)現(xiàn)氣候變化下森林恢復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的多維效應的限制作用,揭示了植物葉片功能性狀間的權衡關系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響應規(guī)律,為全球變化背景下森林恢復和多樣性保護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論支撐。

天童站夏建陽教授說:“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面臨干旱威脅,常綠闊葉林較其他生物群落具有更高的穩(wěn)定性。因此,常綠闊葉林的保護對于穩(wěn)定全球植被生產力以及未來更為極端的氣候條件下的陸地碳匯的重要意義。”

標簽: 華東師大 常綠闊葉林 天童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關閉
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