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消息!吾家吾國丨獨家專訪“核工業(yè)功勛人物”葛昌純

2023-01-27 09:11:28

1966年國慶節(jié),葛昌純受邀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禮,這是國家對于分離膜研制團隊對“兩彈一星”工程所做貢獻的認可。青年時代他臨危受命,成為制造原子彈、氫彈關鍵材料——濃縮鈾-235用復合分離膜研制的主要負責人,葛昌純等一行科研工作者,從原理學起,攻克語言難關,忍耐有毒材料,突破大國壟斷,證明了中國人在尖端科技、基礎材料上有白手起家的勇氣和能力。

在《吾家吾國》節(jié)目主持人王寧的鏡頭前,夏元洛教授講起丈夫葛昌純院士把天平帶進廚房,按照科學原理配比做飯的故事。做一桌好菜,靠的不是一板一眼按公式和原理尋求最優(yōu)解,但多年來研發(fā)核心領域的關鍵材料,“材料報國,追求第一”的思維習慣要求他始終精準、完美地對待手頭的每一樣工作。


(資料圖片)

支撐“兩彈”之夢

為了實現(xiàn)原子彈、氫彈的真正威力,必須制備高濃度的鈾-235,分離膜是以氣體擴散法濃縮鈾-235的核心元件。對1960年的中國而言,制造分離膜技術難度極大,幾乎無法實現(xiàn)。年輕的葛昌純臨危受命,成為研制乙種分離膜任務的負責人。而當時擺在他面前的,僅有各國的失敗經驗,分離膜技術被蘇聯(lián)、美國和英國緊緊攥在手中。

王寧:這種分離膜如果沒有的話,我們的這個原子彈氫彈就造不出來,我能這么理解嗎?

葛昌純:對。濃縮鈾-235大家都知道非常重要,不但是做原子彈、氫彈需要,核反應堆也是需要的。濃縮鈾-235有多種提煉的方法,真正工業(yè)化的方法就是氣體擴散法,它的核心元件就是分離膜。

王寧:當時在全世界,就蘇聯(lián)、美國和英國這三個國家有,他們都把這個技術緊緊地攥著。

葛昌純:對,這是國際上公認的絕密技術。

王寧:我能不能理解為您也是一張白紙,在面對乙種分離膜研究的時候。

葛昌純:當時接到任務的時候,我覺得壓力很大,但是又覺得很光榮,黨把這么重要的一個任務交給我,我一定要竭盡全力把它完成。

渡過材料之海

葛昌純院士畢業(yè)于冶金工程系,但他人生取得的重大成就——分離膜、先進陶瓷、粉末冶金,以及正在攻關的核材料領域,互相之間僅僅存在理論上的微弱聯(lián)系,對葛昌純院士而言,這些都是他未曾涉足過的領域,但國家需要,必須拿下。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了他從頭自學、自主攻關的能力。葛昌純院士身上獨立自主、白手起家的精神,也是那個時代最為亮眼的精神。

葛昌純:教授給我們出了個題目,氮化硅的陶瓷,全世界普遍應用,都是用氧化物做助燒劑,這就有很大的缺點,它高溫的時候,高溫性能就下來了,能不能想個辦法,使它的高溫性能提高。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那么我就用非氧化物添加劑。

王寧:這是國際上所有科學家都沒有想到的一個點子。

葛昌純:國際上科學家也有想到的,也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是他的一個缺點,我們給他解決了,叫做無毒性的非氧化添加劑,這是我們的創(chuàng)新。

葛昌純:就是材料報國,所以說追求第一,也是這個意思。

王寧:追求第一您覺得樂趣在其中是嗎?

葛昌純:對的,馬克思曾說過“只有敢于攀登險峰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邁向核工業(yè)之路

從1996年起,葛昌純院士敏銳地把研究方向轉向了用來保護核聚變裝置的關鍵材料上,直到今天,已近90歲的他,依然活躍在核材料等新能源材料研究領域,成就了科技界“拼命三郎”的稱號。材料報國的60年,也是妻子夏元洛教授背后奉獻的60年,一致的目標和共同的精神基礎支持兩人相濡以沫。

王寧:功能梯度材料聽著好像是一個根本不可能找到的材料,您怎么找到的?

葛昌純:功能梯度材料這個概念是日本的三位科學家提出來的一個新的概念,但提出來的時候不是為了核聚變,他們是搞飛行器的。比如說我第一層是陶瓷的,第二層是陶瓷跟一部分的金屬,再下一步,金屬再多一點,一直到最后都是純的金屬,這樣把熱應力大大減少,提高它的耐高溫性能,特別是它的耐高溫的沖擊性能。

王寧:在這個過程里,您有過考驗自己,磨煉自己的身心的感覺嗎?

葛昌純:我們搞研究本身就是磨煉,幾十年就這么過來的。這個過程一個靠興趣,一個是國家的需要,國家需要這個材料,需要這個研究,這是最主要的動力。

王寧:您二位一起并肩工作,是一種什么樣的快樂、感受?

夏元洛:有成績了,做出成績來特高興,現(xiàn)在年輕人都說談戀愛有這個基礎,但是我們的基礎就是為國家做貢獻,大家就目標一致,那么別的都是次要的了,什么矛盾都可以解決。

標簽:

關閉
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