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初窺&破案“穩(wěn)增長”系列六:一筆繳款、兩大療效和三個問號

2022-03-10 13:32:39

今年在赤字率、赤字額雙降,退稅減稅2.5 萬億創(chuàng)歷史之最的背景下,財政支出增長仍超2 萬億、增幅創(chuàng)歷史新高(除2015 年口徑調整外),積極程度無疑超市場預期。財政是如何“無中生有”,做到既少發(fā)債、又多減稅、還多支出的?關鍵在一筆“繳款”打破了既有的預算平衡,串聯(lián)了賬本、盤活了全局——1.65 萬億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結存利潤上繳。我們理解,這筆錢的流向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今年預算的增量,可分解為兩大療效和三個問號:

一、一筆繳款:財政如何“無中生有”?變數(shù)在中央,央行幫大忙降債、減稅、增支三重壓力下,今年預算的賬怎么平?靠“盤外招”——今年2.33 萬億的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余創(chuàng)歷史之最(除2020 年特別國債調入)。

“盤外招”靠什么?主要靠一筆繳款“無中生有”,相當于提高近1 個百分點赤字率。2.33 萬億的調入資金及使用結轉結余中,9000 億來自一筆繳款——1.65 萬億特定機構利潤上繳進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其中9000 億調入中央一般預算;今年預算的變數(shù)主要在中央而非地方。

誰掏了這1.65 萬億?大頭央行出(1 萬億以上);余下的錢誰掏?靠財政“嫡系”。我們判斷剩下不到0.65 萬億利潤由兩大類共計31 家財政“嫡系”機構上繳 ,其中中煙、中投出大頭。

這筆錢掏完了嗎?沒有,考慮當前和長遠,后續(xù)年份仍可“無中生有”。

二、兩大療效:既拉動政府消費投資,又退稅利好制造業(yè)1.65 萬億當中,9000 億調入一般預算的部分,有兩大療效:

一是從總量看,撐起今年超2 萬億的支出增幅,將有效拉動政府消費和投資。

對于政府消費,我們測算或拉動GDP 約1.2 個百分點,主要是公共服務支出和政府采購;對于政府投資,主要著眼預算內投資和專項債的配合,今年財政投基建不缺錢,或助基建同比5%~8%。

二是從分配結構看,9000 億調入中8000 億轉移支付給地方,將有效彌補2.5萬億退稅減稅造成的基層財力缺口;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近9.8 萬億,同比增速升至2012 年來新高的18%。從總量影響看,超預期退稅全部直達企業(yè),可以理解為將特定機構掌握的沉淀資金交給更具活力的小微、制造業(yè)等行業(yè)來使用,財政乘數(shù)應為正、或小幅拉動GDP;從行業(yè)影響看,重點利好制造業(yè),我們測算了23 個制造業(yè)細分行業(yè)今年對留抵退稅的邊際獲益 。

三個問號:政府性基金兩個4000 億去哪?賣地收入目標超預期何解?

剩在中央政府性基金的7500 億,總量上預計使今年廣義財政支出增速重新咬合名義GDP,但在支出結構上留下三個問號:

第一個問號是中央政府性基金預算異常增支約4000 億至8071 億(近幾年收支規(guī)模僅在3000~4000 億)。這筆錢準備花在哪?我們判斷大概率用于償還此前拖欠的可再生能源補貼,重點利好電力央企。主要有兩方面證據(jù):一是科目對的上,二是規(guī)模對的上 。

第二個問號是中央政府性基金的預算賬不平,財政留了4000 億的支出“后手”。

推測應為地方財政調入及使用結轉結余完不成預算預留,涉及第三個問號。

第三個問號是賣地收入目標超預期。賣地收入同比目標大致0.4%,很可能完不成(類似2015 年),進而導致1.06 萬億預算的地方財政調入及使用結轉結余完不成、影響財政收支平衡。此時,4000 億“財政后手”可對沖賣地收入不及預算近5 個百分點,相當于為今年賣地收入負增長預備安全墊。

三個問號何時能解?以上只是我們基于預算報告的推測,正解還看財政部公布的中央預算表,去年在3 月23 日發(fā)布。今年若不推遲,答案將在兩周內揭曉。

風險提示:

預算報告未披露預算信息超預期,預算執(zhí)行超預期

(文章來源:華創(chuàng)證券)

標簽: 財政預算

關閉
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