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萬噸規(guī)劃產能太超前 負極材料一體化布局加速

2022-04-08 06:16:54

作為鋰電池四大主材之一,負極材料在2021年受制于石墨化產能緊缺,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短期供需矛盾疊加對下游新能源市場的樂觀預判,負極材料廠紛紛加入擴產大軍。據不完全統(tǒng)計,行業(yè)規(guī)劃產能超過600萬噸,單從數字來看遠超市場需求,但擴產落地進展仍需持續(xù)觀察。

市場普遍認為,負極材料短期仍將呈現緊平衡狀態(tài),供需拐點或將延遲到來。供應的短板不在負極材料本身,而在于石墨化產能能否及時跟上,以及原材料漲價壓力能否化解。目前負極環(huán)節(jié)尚未走出絕對龍頭,在多足鼎立的競爭格局中,降本成為競爭關鍵,掌握石墨化及先進工藝的企業(yè)有望脫穎而出。

擴產潮迭起

鋰電材料在需求拉動下邁上新量級,負極材料也不例外。2021年以來,業(yè)內廠商頻頻拋出擴產計劃。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梳理發(fā)現,僅行業(yè)第一、第二梯隊的8家公司,合計產能規(guī)劃已經達到230萬噸,幾乎是2021年全球出貨量的3倍。

若將更多廠商納入進來,產能規(guī)模更為驚人。鑫欏資訊統(tǒng)計2024年負極材料產能規(guī)劃超過600萬噸;隆眾資訊統(tǒng)計的數字約644萬噸。

在需求側,高工鋰電預計2025年全球動力、儲能等場景合計將產生1800GWh電池需求。按照1GWh電池需要0.12萬噸負極材料估算,負極材料需求量為216萬噸。這意味著上述產能規(guī)模已經遠超2025年的需求量。

“單從各家企業(yè)規(guī)劃的產能數字來看,確實有產能過剩風險,但如果從有效產能來看,是否會出現過剩還有待商榷。”湖南镕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雙才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在有上下游資源、團隊做支撐的情況下,企業(yè)的投資是相對理性的;而對于一些沒有資源積累的盲目進入者,他們擴建的產能大概率是無效的,后續(xù)出現閑置的可能性也會比較大。

因此,負極材料產能更可能體現為結構性過剩。一位頭部負極廠商人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目前市場上能夠生產中高端產品的只有第一梯隊的貝特瑞、璞泰來和杉杉股份,而新進入者更多集中在低端產品。

對市場和政策的預期會促使廠商拋出超前規(guī)劃。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目前整個行業(yè)對市場前景預期較為樂觀,為搶占市場份額,企業(yè)產能規(guī)劃會適當超前,具體落地時則會視市場情況進行分期建設,“這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p>

王雙才也表示,在項目報批過程中,由于目前各地能評指標卡得較緊,為了避免政策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企業(yè)在規(guī)劃項目時,一般會考慮未來3-5年的布局,盡量把能評一次性拿下,省去后續(xù)的審批成本。

此外,統(tǒng)計數據也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柏摌O材料涵蓋多道工序,前端和后端工序有時不會在一個地方完成,市場在計算產能的時候可能會簡單地將各地產能疊加,這在某種程度上會重復計算,無形中放大了產能規(guī)模?!蓖蹼p才稱。

就今年情況來看,負極材料供應仍將維持相對緊張的局面。上述頭部負極廠商人士透露,下游客戶反饋的需求量依然遠超今年能夠達到的產量。

“預計今年全球負極材料產量約120萬噸,需求約105萬噸,到2023年負極材料本身的產能不會有太大瓶頸,短板在于石墨化和原材料。”鑫欏資訊國內部總經理程玲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

成本抬升毛利承壓

負極材料廠商正在享受旺盛需求帶來的甜蜜,但石墨化缺口和原材料漲價的挑戰(zhàn)不容忽視。成本壓力已經在部分廠商的毛利率中有所體現,隨著價格傳導,壓力將由上下游環(huán)節(jié)共同承擔。

負極材料廠商當前普遍產能緊缺,的確存在擴產需求。王雙才表示,去年以來,真正能夠投產的負極廠產能利用率還是非常高的,平均在90%以上。有的負極廠在產能緊缺的情況下,還會以OEM的形式去外面找代工廠生產,以擴大供貨量。這種情況在2017-2018年電動汽車受政策驅動大幅放量的時候也曾出現,主要由于負極材料端對行業(yè)需求的預判不足。

隆眾資訊負極材料分析師梁淑婷表示,2021年負極材料出貨量約為71.76萬噸,行業(yè)整體產能為78.4萬噸,據此測算,產能利用率達91.5%。而據公開資料,行業(yè)中個別上市公司如貝特瑞、翔豐華負極材料產能利用率甚至超出100%,分別為117.6%、111.63%;尚太科技2021年1-6月產能利用率也達到115.95%。

供不應求讓負極廠商銷路大開,但成本上漲的壓力也同時襲來。在負極材料成本構成中,原材料針狀焦、石油焦和石墨化加工占比達90%左右,去年下半年以來,前述原料及工序價格大幅上漲,尤其是在能耗雙控背景下,石墨化產能釋放受阻,負極材料陷入“等米下鍋”的窘境。

“去年年中,針狀焦的價格才6000元/噸左右,現在已經超1萬元了;石油焦當時的價格還不足4000元/噸,現在直逼8000元/噸,接近翻番;石墨化委外加工費之前也才16000多元/噸,目前長協(xié)價格已經漲到25000元/噸,小規(guī)模散單報價甚至高達28000元/噸。”王雙才表示,目前來看,成本上漲的壓力可以傳導一部分,但比例還是比較小,大概也就在30%-40%。

科達制造也在年報中表示,相對石墨化加工,人造石墨產品價格漲幅相對較小,成本上漲的壓力向下游傳導尚未充分。

在王雙才看來,負極材料價格目前還是大廠在主導,一些自備石墨化產能的廠家可以把價格做到很低,無形中壓制了行業(yè)的整體價格。

翻閱主要負極廠商已公布的年報,多數公司毛利率呈下行趨勢。2021年貝特瑞產品均價呈現一定幅度下降,負極材料業(yè)務毛利率為 31.35%,同比下降3.7個百分點;翔豐華石墨負極材料毛利率26.11%,同比下降2.66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負極材料面對上游的議價能力也在逐步下降,現金流面臨一定壓力。華東地區(qū)一位鋰電從業(yè)人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目前原材料及外協(xié)石墨化的整體付款信用期較短,部分供應商開始采取款到發(fā)貨的結算政策;為了鎖定石墨化產能,負極材料廠會向石墨化加工企業(yè)支付長期合作履約金,從而占用部分流動資金。

實際上,成本壓力在不同環(huán)節(jié)的分擔是一個動態(tài)博弈過程。程玲表示,負極材料廠商的利潤相對較好,相比于正極廠商15%左右的利潤,負極廠商有些能達到30%。產業(yè)鏈上會有一個約定的線,如果成本漲幅沒有超過這條線,就由負極廠商承擔,超過了就由電池廠一同承擔,“去年年初有一些中小廠家漲價,到三四季度基本是整個行業(yè)都在漲價?!?/p>

以目前占比最高的人造石墨為例,鑫欏鋰電數據顯示,4月初低端、中端人造石墨分別報價3.6萬元/噸、5萬元/噸,相比2021年初上漲64%和20%;高端動力類和高端數碼類報價分別為6.8萬元/噸和7.6萬元/噸,漲幅分別為20%和5%。

梁淑婷表示,負極材料市場基本上沒有中間貿易商,相對正極材料價格相對持穩(wěn),目前雖然成本承壓,整體利潤應該還是能夠保障的。但隨著電價市場化改革步伐的推進,負極材料成本或將持續(xù)攀升,后續(xù)不排除提價的可能性。

一體化布局提速

長期以來,多數負極廠商一般將投入較大、污染較高的石墨化環(huán)節(jié)進行外包,而在當前石墨化產能緊缺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負極廠開始自建石墨化產線,布局一體化項目,在降低整體生產成本的基礎上,保障供應鏈安全。

石墨化占負極材料成本的50%左右,而一噸石墨化產能耗電量達1.4萬-1.6萬度電,電費成本占比超6成。據業(yè)內人士測算,電價上漲一毛錢,石墨化的成本就要上漲1400元/噸。

現有的石墨化產能持有方仍以第三方加工企業(yè)為主,格局小而分散。程玲表示,在納入統(tǒng)計的80多個石墨化項目中,去年以前的產能中樞集中在1萬-2萬噸,現在提升至3萬-5萬噸規(guī)模。前些年負極材料廠本身的體量都不大,一年做1萬噸就相當可觀,因此投資石墨化不具備經濟性。

隨著擴產推進,負極廠商自建石墨化產能逐漸具備規(guī)模效應。例如貝特瑞近期公告的云南大理、寧夏石嘴山、山西陽泉等擴產項目均為一體化產線;杉杉股份在四川眉山、內蒙古包頭的新建項目也配備石墨化產能;這些負極材料項目大多是10萬噸以上的量級。按照中科電氣規(guī)劃,未來負極材料產能將具備34萬-35萬噸/年,而石墨化加工產能將達29.5萬噸/年。

王雙才表示,目前石墨化產線萬噸投資規(guī)模在1億元左右,年產值能達到2.5億元,據此測算,含建設期在內,兩年左右,至多三年就能收回投資成本。

自供石墨化帶來的利潤提升非常明顯。華安證券測算,負極廠商石墨化自供率每提升25個百分點,單噸毛利率將提升8個百分點左右。

起步于石墨化加工的尚太科技由于已實現石墨化完全自給,2020年毛利率高達38.02%,穩(wěn)居行業(yè)前列。璞泰來自供率也較為領先,年報顯示,2021年末公司具備15萬噸以上的負極材料有效產能,其中包括11萬噸石墨化產能,以此估算自供率約70%。公司還具備世界最大規(guī)模負極材料石墨化窯爐,單體產能達5萬噸。2021年璞泰來負極產品售價因動力類出貨量提升而下降,但負極材料毛利率仍然增加4.18個百分點至29.49%。

石墨化項目在去年下半年因能耗雙控受阻,近期審批難度已有所放松。程玲表示,由于今年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而石墨化瓶頸制約了整個鋰電產業(yè)鏈的發(fā)展,因此地方政策對此有所調整,不再“一刀切”,只要是合理的、在當地總控范圍內的項目一般都能通過審批。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為應對能耗總量控制,部分廠商在去年會將項目拆散申報,不觸及總量紅線;而如今政策調整為不控總量控強度,主要考核指標為單噸煤耗貢獻的GDP,即綜合考量項目的經濟效益,負極一體化項目因投入產出比更高而受到歡迎。

不過,審批進度仍然存在地方差異。業(yè)內人士反映,冬奧會期間環(huán)京津冀石墨化產能管控較嚴格。內蒙、新疆等西北地區(qū)以及云貴川等西南地區(qū)風光水能豐富,吸引了大批石墨化項目,但也因此出現審批擁擠的情況。翔豐華證券部人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公司在四川遂寧的負極一體化項目尚未拿到能評,“因為那邊企業(yè)集中度比較高,批復的時間會慢一點。”

中科電氣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從企業(yè)長期發(fā)展角度來說,自建石墨化和新增委外石墨化廠家的合作,兩者都很重要。

隨著新建產能釋放,石墨化加工價格有望下調。程玲預計,今年石墨化建成產能將達170萬-190萬噸,但新增產能是陸續(xù)投放,爬坡周期較長,因此當前石墨化產能供應仍趨緊。當下行業(yè)整體開工率在80%左右,預計到今年四季度石墨化供應緊張的狀況將有所緩解。

梁淑婷亦表示,隨著貴州、云南、四川、山西等地的石墨化代工廠擴建,預計4-5月份石墨化產能會陸續(xù)釋放,石墨化價格年內有望降至1.7萬-1.8 萬元/噸。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網)

標簽: 負極材料

關閉
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