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視點!書評丨把握金融市場波動

2023-04-08 09:02:52


(資料圖)

鄭磊

宏觀經濟學的商業(yè)周期理論一直受到爭議,尤其是長周期模型,尚未取得共識。但是在市場實踐中,庫存周期、固定投資周期等較短周期模型已經被投資者廣泛運用。一本從實戰(zhàn)出發(fā)討論在市場上如何把握經濟和金融周期的書,必然會受到歡迎。著名市場分析師彼得·奧本海默的《金融周期》是作者基于近40年投資分析經驗,在高盛宏觀研究團隊支持下完成的,有助于我們加深對經濟和市場,以及影響市場變化的因素的理解。作者提供了一個較完整的分析架構,可以讓我們據此對當前市場狀況和未來市場趨勢做成分析和判斷。

這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經濟周期和金融周期的相關概念。第二部分詳細分析了熊市周期和牛市周期,以及牛熊市轉換的規(guī)律。第三部分討論了后金融危機時代,對市場的未來變化做了預測。作者最后一章提取了全書的要點,是精華所在,有很多真知灼見。比如,影響投資回報的因素很多,投資的時間跨度和初始估值最重要。對于短線投資者來講,投資的時間跨度是決定投資策略和方法的主要考量。例如,投資時間跨度在一年以內的投資者,更適合采用動量和趨勢投資方法;而長線投資者更適合基于基本面的價值投資。作者指出,成熟股市的平均年化回報率約為10%,但是變動很大,回避熊市,特別是避開市場最糟糕的月份,對于投資回報至關重要。作者總結了熊市的三種類型,指出熊市之后的反彈階段(希望憧憬期)是一個完整的股市周期中收益最高的階段(10-16個月)。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在猶豫懷疑中的上漲”階段。當然,這個階段的市場波動也很劇烈。之后是持續(xù)時間更長的增長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牛市”。

作者意識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市場的周期在許多方面出現(xiàn)了變化。他認為,如果發(fā)生一場導致經濟衰退的沖擊,股票估值受到的影響會比過去大得多。數字科技相關板塊的股票出現(xiàn)了高估值情況,這在以前也出現(xiàn)過,高估值往往導致未來的低回報。但是作者指出,如果能夠識別泡沫和周期變化的跡象,那么持有5年以上投資就能享受長期回報帶來的好處。筆者認為,對于美國之外的投資來說,必須同時識別本國市場和美國市場的周期變化。比如A股,固然中美經濟周期存在時間差,但是美國市場的波動足以影響A股的運行節(jié)奏。A股投資者只有同時避開美股崩盤時段和抓住A股見底反彈,才能獲得最佳投資回報。

美股在2020年3月經歷了一次事件驅動的熊市,由于救市及時,股市在短暫大幅下挫之后又大幅反彈,在20個月內再創(chuàng)新高。美國目前的情況與1970年代和1930年代不同,主要是其產業(yè)結構中以金融、房地產為代表的服務業(yè)占比畸高。盡管制造業(yè)等實體經濟表現(xiàn)一般,金融市場因為大量資金的流入,保持了持續(xù)繁榮,泡沫程度很高,疊加疫情造成的供需失衡,引發(fā)了商品市場通脹。美聯(lián)儲開始大幅快速加息之后,美股開始震蕩下行,但是未跌破250周線。隨著加息步伐放緩,美股開始反彈,現(xiàn)在重新回到了加息開始時的水平。筆者認為,美股的周期被拉長主要是來自大量流動性支持的結果,掩蓋了美國經濟基本面衰退的真相。美聯(lián)儲由于縮表進度緩慢,加息導致的海外美元回流抵消了加息帶來的信貸緊縮效應,這是美國通脹和經濟有較高“韌性”的主因。

然而,資本盛宴總有散席的那一刻,美國很難避免經濟衰退的命運。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一種情況是,加息可能引發(fā)美國或國際金融市場或債務危機,而另一種情況是美國經濟陷入較長時間的滯脹。這兩種情況分別對應著結構性熊市和周期性熊市,而恢復時間會更長。曙光初現(xiàn)之時,投資者需要對外部沖擊保持更高的警覺。美國今年仍存在引發(fā)市場崩盤的高風險事件,如美國政府債務上限談判、加息或縮表可能引發(fā)銀行業(yè)爆雷,以及俄烏等國際地緣局勢的具體情況。如果投資者的投資時間跨度是5年以上,也許年底就能等到左側建倉的機會。

(本文作者系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標簽:

關閉
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