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可“預付”?小心這些套路!

2023-03-16 08:27:46

新華社合肥3月15日電(記者陳諾 欒若卉)健身卡、螃蟹券、民宿卡、網絡會員……近年來,作為一種新消費模式,各類預付式消費便利了生活、繁榮了市場。記者調查發(fā)現,隨著“預付”深入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退款難、不合理消費限制等老問題仍存,一些新領域的新套路頻生,影響著消費信心。


(相關資料圖)

美容、健身仍是預付投訴“熱門”

“辦4年卡更實惠,贈送6節(jié)私教課,一年后可退卡,還能免費停車?!眱赡昵?,正是聽信了銷售人員開出的“誘人”條件,安徽合肥市民陳女士在當地一家連鎖品牌健身房充值5000元,辦了一張4年期的健身卡。然而最近再去時發(fā)現,健身房已關門停業(yè)?!皼]有提前接到任何通知,現在銷售聯系不上,小程序里也找不到我的會員信息了?!标惻空f。記者在合肥實地走訪該品牌多家門店,同樣大門緊閉、人去店空。

“預存1000元,洗車享受6折優(yōu)惠”“3000元辦一張儲值卡,在餐廳消費可享受7折優(yōu)惠”“一次性付費2萬元辦理美容卡,另送10次皮膚護理”……陳女士坦言,這幾年自己充值的各類會員卡不少,“都是圖實惠,沒想到被‘挖坑埋雷’了?!?/p>

記者梳理中消協(xié)及全國多地消協(xié)受理的投訴情況發(fā)現,美容、健身、汽車服務等是各地發(fā)生預付式消費糾紛較為集中的行業(yè)。除關門停業(yè)退費難外,虛假口頭宣傳、誘導辦卡造成服務承諾兌現難,辦卡手續(xù)不規(guī)范帶來事后維權難等,都是消費者的“吐槽點”。

線上預付暗藏新套路

記者調查發(fā)現,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fā)展,一些線上預付式消費也存在新套路。

——過期作廢、貨不對板,線上提貨不省心。2022年中秋節(jié)前夕,家住安徽蕪湖的孫煒早早使用提貨券在某線上商城預訂了月餅,結果不僅中秋節(jié)沒吃上,苦等1個多月仍不見發(fā)貨,客服回應稱:由于訂單太多,需排隊至11月。

記者在黑貓投訴等消費者服務平臺上檢索相關信息發(fā)現,不少消費者投訴提貨券、福利卡等問題。主要集中在卡券過期無法退款、提貨難、送貨遲以及售后服務沒有保障等方面。貨不對板也是投訴的重點,譬如熱銷的“螃蟹券”,標注3.5兩的螃蟹到手只有2兩,產地對不上號、質量打折扣。

——有房難訂、有景難尋,旅游預付藏“貓膩”。“一晚就回本!住的越多越劃算!”“預付2000元,走南闖北隨心游”……近年來,民宿卡、暢游卡等旅游預付式消費興起,消費者提前支付一定的會員費或押金,即可享受多地民宿隨便住、各大景點暢游等服務。

然而記者發(fā)現,一些實際消費并非如此:線上預定好了民宿、酒店,到店卻被告知未接到訂單;線上預約景點,不是顯示預約已滿,就是到地方卻發(fā)現需補差價才能進入;一些“隨心飛”套餐無法預訂熱門航線、超時訂單無法取消、退訂無法退款;一些平臺坐擁大量充值會員卻悄然關閉“跑路”,一些商家甚至以贈送高額積分、贈送旅游路線為由頭,向社會不特定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吸儲,涉嫌金融詐騙。

——虛假宣傳、套娃收費,網絡服務亂象屢現。今年2月中旬,中消協(xié)發(fā)文稱,各類在線培訓服務多以預付費形式進行銷售,具有消費群體廣、銷售金額大、服務次數多等特點。一些培訓機構在課程中宣傳“考不過退費”,但后續(xù)不履行退費承諾,引發(fā)消費者大量投訴。還有部分培訓機構編造虛假成功案例,誘導學員貸款購買高價培訓課程。

還有,當前不少電視App存在“套娃式收費”、影視資源不互通、訂閱容易取消難等現象,部分消費者在“自動續(xù)費”等模式誘導下支出高額會員費;一些招聘網站以交納服裝費、體檢費、培訓費、保險費、押金、手續(xù)費等名義收取應聘者錢款,得逞后要么迅速脫身,要么找借口不安排工作,待騙取的錢財累積多了,便人去樓空。

讓“預付”安心才能添消費信心

今年全國消協(xié)組織消費維權年主題為“提振消費信心”,相關專家認為,解決預付式消費亂象與提振消費信心直接相關。

繼2012年《單用途商業(yè)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出臺后,上海、北京、江蘇、甘肅等多地也出臺了預付卡相關管理辦法或條例,對信息披露、風險警示、信用評價、不得欺詐等作出規(guī)定。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促進消費30條,嚴厲整治“霸王條款”、消費欺詐、預付式消費陷阱等行為。

在預付資金監(jiān)管方面也出現不少治理新路徑。如利用資金存管等引入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等技術解決預付資金管理和消費者的信任問題。

一些專家呼吁,應針對各行業(yè)預付式消費的新特點,加緊制定出臺更匹配的法律法規(guī),創(chuàng)新監(jiān)管方式和手段,強化預付資金管理。

“相比于事后維權,事先去識別相應的風險也很重要。”北京市天元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昀鍇建議,除對商家的監(jiān)管外,消費者也要加強自我保護。“一些法律規(guī)定明確了預付卡的限額,消費者對遠超限額的預付消費,承諾‘高分成’或‘返利’的商家要提高警惕?!?/p>

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范林根表示,消費者應盡可能選擇合規(guī)的、信譽好的商家。結合需求適度、理性消費,謹慎購買金額高、周期長的預付卡。與此同時,也要盡可能簽訂購卡合同,仔細閱讀合同條款,消費后注意收集保留消費記錄和交易明細憑證。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及時向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或消協(xié)投訴。

標簽:

關閉
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