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翻案 合乎情理又光怪陸離

2021-02-18 15:52:44

剛開始翻譯《拉馬克的復(fù)仇:表觀遺傳學的大變革》的時候,我覺得彼得·沃德的這本書該被列入“作者腦洞特別大”這樣標簽的書單里。

按照我們的理解,科普書一般是按部就班地講一些科學知識,穿插一點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如果想再精彩些,還可以增添點逸聞八卦,這種思路似乎也成了現(xiàn)在科普類圖書的寫作套路。但彼得·沃德顯然不走尋常路,可以說,他是一個很會打感情牌的科普作家。拉馬克的“復(fù)仇”,多么充滿了愛恨情仇的書名,而全書更是腦洞大開,吐槽不斷,寫作思路猶如他喜歡的未來電影一樣,合乎情理又光怪陸離。

20年前,我還是一個生物學專業(yè)的本科生,常聽到的是因為提出了“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這些同達爾文進化論不相符的概念,拉馬克一直被認為是科學史上一個可笑的“反派”。就算是表觀遺傳學研究日漸興起的現(xiàn)在,講到拉馬克——如果不是對這個名字一無所知的話——不少人想到的還是長頸鹿為了吃樹葉不斷抻長的脖子。(拉馬克所著的《動物哲學》中提出,長頸鹿的長頸,是為了獲取高處食物進化而來。其反對者經(jīng)常用這點來嘲笑和挖苦拉馬克的學說。)

但如今表觀遺傳學上接二連三的突破性研究,讓拉馬克的理論又重回學者們的視野,并且“新拉馬克主義”這一詞又被戲劇性地沿襲成了表觀遺傳學的代名詞。在眾多推崇者中,彼得·沃德或許不是第一個給拉馬克翻案的人,但一定是其中最激情澎湃的人之一,該書中寫到:“……要不是年邁失明且不名一文的拉馬克被‘埋葬’在一個都算不上是墳?zāi)沟臏\石灰坑中,而且很快就尸骨無存了,居維葉怕不是要在拉馬克的墓前起舞。他寫了葬禮悼詞,這通常應(yīng)是對一位科學家同事生前一切美好的贊頌,但居維葉則不然,他措辭華麗高雅卻滿是輕蔑,為拉馬克和他的理論送葬……”

拉馬克活著的時候要挑戰(zhàn)當時的“學霸”居維葉,過世了留下的理論又被拿來和科學界大拿達爾文的進化論搞對立,在這樣的悲情描述之下,又怎么能讓人不動容并開始準備接受書中的觀點呢?但且慢,仔細看看彼得·沃德的自我簡介里寫著“古生物學家和天體生物學家”,嚴格說來,他并不是表觀遺傳學的專家,為何能洋洋灑灑寫成了一本書來科普表觀遺傳學?光打感情牌,較真的讀者們會買賬嗎?

在書中,沃德常提到一個詞——范式,這就是書里最重要的理性牌。我們通常認為,科學普及是普及知識,大部分原創(chuàng)科普作品也十分遵循這一規(guī)則,讀者也很看重知識來源的權(quán)威性。這些“權(quán)威知識”,差不多就是各個學科的范式或源自這個范式。但這些知識一定是正確的嗎?再過個十幾二十年或更久,它還是正確的嗎?甚至就在當下,這些知識就一點錯誤都沒有嗎?

盡管沃德并不是一個表觀遺傳學的專家,全書也并未通篇講述表觀遺傳學的概念和知識,但他將大量自己擅長的古生物學和地質(zhì)學領(lǐng)域的例子同表觀遺傳學聯(lián)系了起來,從邏輯上分析了表觀遺傳學對于進化事件起到補充甚至不可或缺的作用,也一步步講述了范式是如何被革新的過程。

與書名中的“復(fù)仇”相比,本書想要闡述的意義更像是拉馬克的“遺贈”,用拉馬克的經(jīng)歷和表觀遺傳學的發(fā)展向我們展示了知識的更迭和思想的轉(zhuǎn)變。這樣腦洞大開的科普原創(chuàng)作品如果可以越來越多,想來也應(yīng)該不啻于科普作品的“范式轉(zhuǎn)換”。

當然,我相信也有部分讀者并不迷信沃德作為美國加州科學院院士的科學權(quán)威身份,會質(zhì)疑書中的一些觀點。表觀遺傳學到底是被低估還是被高估了?我們只能等待更多的科學探索和證據(jù)。

標簽: “反派”翻案

關(guān)閉
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