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表演一種“奇特”行為

2021-08-19 10:35:25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rdquo;鸚鵡好像也是如此。

近日,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描述了鸚鵡如何適應城市環(huán)境文化:鳳頭鸚鵡能通過相互學習獲得一項獨特的技能——掀起垃圾桶蓋尋找食物。

研究人員認為,社會學習傳播在鳳頭鸚鵡行為習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們的很多“壯舉”并不是遺傳的結(jié)果。相關論文近日刊登于《科學》。

一種“奇特”行為

《中國科學報》從德國馬普學會獲悉,幾年前,澳大利亞博物館研究所高級首席研究科學家Richard Major跟當時在英國牛津大學做研究的Lucy Aplin分享了一段視頻,視頻中一只葵花鳳頭鸚鵡打開了一個封閉的垃圾桶。

其實過程并不復雜,它只是用喙和爪子提起沉重的垃圾箱蓋子,然后“一腳踹開”蓋子,最終獲得了豐富的食物。

但Aplin和同事、馬普學會動物行為研究所的Barbara Klump被這段視頻深深吸引了。對于一只鳥而言,做到這些并不容易。

“觀察到如此巧妙和創(chuàng)新的獲取食物資源的方式令人興奮,我們立即知道自己必須系統(tǒng)地研究這種獨特的覓食行為。”Klump告訴記者。

研究澳大利亞鳥類20多年的Major,對吵鬧的小型鳥類、朱鷺和鳳頭鸚鵡都有了解。“和許多澳大利亞鳥類一樣,葵花鳳頭鸚鵡非常聰明,出色適應了與人類共同生活。”Major說。

澳大利亞塔朗加保護學會的John Martin曾與Major一起在許多城市鳥類項目工作過。“澳大利亞全國的垃圾箱都有統(tǒng)一的設計,葵花鳳頭鸚鵡分布在該國整個東海岸地帶。我們想知道的第一件事是,它們是否會打開所有地點的垃圾桶。”

但是,“證明動物的一些覓食行為不是源于遺傳,是一個挑戰(zhàn)。”Klump說。

學習而得

于是,2018年,研究人員在澳大利亞的多個地區(qū)發(fā)起了一項在線調(diào)查,問題包括:你來自哪個地區(qū)?你以前見過(鳳頭鸚鵡)這種行為嗎?如果見過,是什么時候?

Martin說,“這項為期兩年的調(diào)查幫助我們確定了這種行為是如何在鳳頭鸚鵡群體中傳播的。”

截至2019年底,來自澳大利亞44個地區(qū)的居民報告稱觀察到鳳頭鸚鵡打開垃圾桶的行為,這表明這種行為已經(jīng)迅速和廣泛傳播了。對調(diào)查結(jié)果的進一步分析顯示,這種行為傳播到鄰近地區(qū)的速度要快于距離較遠的地區(qū),表明這種新行為并不是在某一地區(qū)隨機出現(xiàn)的。

“這些結(jié)果表明,它們確實是從附近的其他鳳頭鸚鵡那里學到了這種行為。”Klump說。

研究人員還在3個選定的熱點地區(qū)用小油漆點標記了大約500只鳳頭鸚鵡,以便讓研究人員觀察哪些鳥可以打開垃圾箱。結(jié)果表明,只有大約10%的鳥能做到這一點,其中大多數(shù)是雄性。其余的鳥要等到“吃螃蟹”的鳥打開垃圾桶后才會“自己動手”。

然而,有一個例外。2018年底,悉尼北部的一只鳳頭鸚鵡“改良”了這種技術。鄰近地區(qū)的鳥類隨后開始模仿該行為。

總體而言,研究人員描述了鸚鵡的覓食文化創(chuàng)新傳播到其他地區(qū)的完整路徑,證明了鸚鵡文化復雜性的存在。“我們觀察到,這些鳥打開垃圾桶的方式并不同,而且在不同的郊區(qū)使用不同的‘開箱’技術,這就證明這種行為是通過觀察其他鳥類學會的。”Klump說。

聰明的鸚鵡

“通常,孩子善于在社會中學習。從很小的時候起,他們就從其他孩子和成年人那里學習技能。但與人類相比,已知的動物相互學習的例子很少。”Klump說。

不過,鸚鵡的聰明伶俐是“眾人皆知”的。

就像非洲灰鸚鵡亞歷克斯,它能說話、會數(shù)數(shù)。研究人員曾發(fā)現(xiàn),除了會記單詞以外,亞歷克斯還有另一個“驚人”能力,能夠正確推斷出基數(shù)詞和序數(shù)詞之間的關系??茖W家表示,除了人類以外,之前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一個物種擁有這種能力。

新西蘭食肉鸚鵡則“能掐會算”。實驗中,黑色標記總會有一個美味的食物球,而橙色標記則不會有。科學家把兩個裝有一定數(shù)量兩種標記的透明罐子放在食肉鸚鵡旁邊,并每次用手拿出一個標記。結(jié)果表明,這些鳥更有可能會啄伸進裝有更多黑色標記罐子的手。即使這個罐子里黑色和橙色標記的比例為63比57。研究人員認為,這表明食肉鸚鵡具有真正的統(tǒng)計推斷能力。

這并不是第一種進行社會學習的鸚鵡,戈芬氏鳳頭鸚鵡也可以。

一只名叫Figaro的戈芬氏鳳頭鸚鵡,能自發(fā)地利用鳥舍的木梁制造棍棒工具。為了弄清這種鳥能否通過觀察同伴的方法學會制造工具,科學家選擇12只鸚鵡進行了試驗。一組鸚鵡觀看Figaro如何使用一支小棍獲取放置在盒子中的堅果。另一組則觀看“幽靈示范者”轉(zhuǎn)移食物—— 一塊磁鐵被置于桌子下方,由研究人員對其進行控制。

結(jié)果,由3只公鸚鵡和3只母鸚鵡組成的觀看Figaro“表演”的一組也拾起小棍,重復了其能夠回想起的動作。但只有公鸚鵡成為了工具使用能手,并成功獲得堅果。而觀看“幽靈示范者”演示的一組,無論公母鸚鵡都無法做到。有趣的是,這些聰明的觀察者又發(fā)展出比Figaro更好的技術。因此,鸚鵡并不是精確地復制行為,而是模仿這些行為,這種差別意味著一定程度的創(chuàng)造力。

“在當?shù)鼐用竦膸椭拢覀冄芯苛锁P頭鸚鵡的學習行為,發(fā)現(xiàn)了這種鳥類獨特而復雜的文化。鸚鵡打開垃圾箱與人類提供的機會直接相關,突出了文化促進鸚鵡對人類行為反應的潛力。”Klump說,社會學習是不同群體文化的基礎,文化創(chuàng)新的出現(xiàn)、傳播和建立可以促進動物對人類行為的適應性反應。總的來說,一些動物,如靈長類動物和鳥類,似乎是具備社會學習能力的。

標簽:

關閉
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