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視訊!揭秘“死吃不胖”!這個團隊連續(xù)輸出“扎心”真相

2022-07-15 20:44:19

文 | 《中國科學報》記者 李晨陽 刁雯蕙

曾經(jīng)用了2年時間,北京工商大學講師胡素梅一直在人海中尋覓一種人,傳說中“死吃不胖”的人。

“長此以往,我只要看一眼,就能知道這個人是否符合我們的標準。”胡素梅告訴《中國科學報》。她是為一項研究尋找符合要求的志愿者,研究開展了6年,找人就用去1/3的時間。


(資料圖)

“通常,我們對這群人的印象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還不會發(fā)胖。因為我們認為他們會通過高水平的身體運動將攝入的過多能量消耗掉。”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博士后張雪映說。

她們的導師,著名生理學家John Roger Speakman曾在2007年參加了一場學術交流會。演講者說:“研究肥胖人群只會告訴我們?nèi)绾巫兊梅逝?,如果我們想變瘦,應該去研究那些真正瘦的人?rdquo;

他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想法,因此2011年來中國工作時,就把這個研究“瘦子”的計劃寫進了申請書。

11年后的今天,Speakman團隊針對瘦子群體的第一批研究成果發(fā)表在Cell子刊《細胞—代謝》雜志上。他們從數(shù)據(jù)中得到的結論,顛覆了人們對這個人群的認知。

專注研究肥胖,頻出“扎心”論文

John Roger Speakman,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是為數(shù)不多的中英美“三國院士”。

目前他擔任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yī)藥所能量代謝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深圳理工大學藥學院講席教授。

多年來,Speakman一直致力于動物和人類能量代謝的研究。近年來,他的團隊在肥胖研究這個領域持續(xù)輸出,發(fā)表了一系列“火出圈”“上熱搜”的研究成果。

2021年8月13日發(fā)表在《科學》上的一篇論文指出,中年發(fā)福,不能再用“代謝率下降”給自己洗地了。

2周后,他們又在《當代生物學》發(fā)文,告訴大家:越胖的人越不容易靠運動減肥!

短短半個月的時間里,他們就在胖友們的心上連插兩刀。

那么這次針對瘦子的研究,結果還是這么“扎心”嗎?

稀有的瘦子

胡素梅

找一個瘦子很容易,但想要找到一個BMI小于18.5,年齡在20-40歲之間的健康瘦子,則相當難。

美國全民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超瘦人群占比大概為1.5%-2%,證明了這個人群本身的稀有。而國內(nèi)目前還缺乏相關數(shù)據(jù),這也給研究帶來了困難。

作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胡素梅在研究早期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招募瘦子組志愿者,然而符合實驗要求的人總是寥寥無幾。

以至于后來,無論走在食堂、廣場、地鐵、教室……胡素梅幾乎隨時隨地都在“物色”志愿者:“你好,我看你很瘦,我們可以研究一下你嗎?”“想知道你為什么這么瘦嗎?要不要來測試一下?”

更挑戰(zhàn)的是,這些志愿者不僅要夠瘦,還要足夠健康。

研究人員首先排除了肥胖、孕期、哺乳期及因各種疾病導致變瘦的人群,并通過問卷進一步調(diào)查這些人群的飲食情況和運動情況。

最終他們招募到150名合格的“健康瘦子”,有趣的是,在這150人中,女性就占了83%。相比之下,正常體重(21.5

“我們預想的是男女比例應該差距不大,沒想到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胡素梅說,“具體原因我們還不是很清楚,但我想,一方面可能是女性更愿意參與這樣的研究,因為她們本身對身材和飲食結構更為關注。另一方面,可能在健康的超瘦人群中女性本身就占更大的比例。”

在跟志愿者們接觸的過程中,胡素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超瘦人群都希望自己能再胖一點。其中不少人抱怨自己“挺能吃的,但就是胖不了”。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想象中的瘦子vs真實的瘦子

完成志愿者招募后,研究者對他們展開了8項指標的測試:身高和體重、身體組成成分、血生化指標、內(nèi)皮功能、肺功能、基礎代謝率、活動量以及總能量消耗(雙標水方法)。

所謂“雙標水方法”,就是讓志愿者喝下雙標水后,連續(xù)14天采集志愿者尿液,并分析尿液中標記物的豐度值變化,以此來測定志愿者的能量消耗。這也是測量自由活動狀態(tài)下日常能量消耗的“金標準”。

經(jīng)過測算,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與正常體重組相比,“健康瘦子”組通過飲食攝入的能量要少12%。這一結果已經(jīng)排除了為保持苗條而刻意節(jié)食的那部分人。

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些瘦子的運動量一點也不高,甚至比普通人群還要低23%!

此外,盡管這些人吃得不多,動得更少,但他們的靜息代謝率卻又出人意料地高于預期。

“這跟我們最初的設想非常不同,甚至可以說是恰恰相反。”論文另一位共同第一作者張雪映對《中國科學報》說。

Speakman指導張雪映(右一)工作

像很多人一樣,張雪映也認識一些號稱“死吃不胖”的朋友。

無論從直觀感受,還是從科學假設出發(fā),研究人員最初都以為,這些人之所以瘦,是因為他們平時吃得多、消耗量比較高,同時通過大量運動來來控制體重。

“現(xiàn)在看起來,即便真有這樣的人,也是瘦子中的極少數(shù)。畢竟,我們的150位志愿者中,沒有一個符合這種模式。”張雪映說。

張雪映同時表示,這篇文章最大的遺憾在于,僅僅從能量角度測量了瘦子們的食量,但沒有調(diào)查他們具體吃的是什么東西,也沒有詢問他們的飽腹感。

“在未來的研究中納入這幾類信息,可能會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更多有趣的信息。”她說。

瘦是“基因彩票”嗎?

在普遍“以瘦為美”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常常說天生易瘦體質(zhì)的人“中了基因彩票”。

這可能是真的。

相比正常體重人群,這些瘦子們的心臟健康指標——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血壓等非常優(yōu)秀。

“我們常常強調(diào)運動對健康的好處,但看起來,僅就保持身體健康而言,一個較低的體脂率似乎比運動本身更重要。”張雪映說。

總而言之,這些健康的瘦子,不需要控制飲食,不需要額外運動,就能保持更高的基礎代謝率(可能與甲狀腺素水平有關)和更優(yōu)的生理生化指標,是什么樣的遺傳基因造就了他們呢?

“我們的初步遺傳學研究指出,這些個體的部分基因中存在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我們曾嘗試在小鼠中敲除這些基因,發(fā)現(xiàn)可以引起相應的表型變化。”論文通訊作者Speakman對《中國科學報》說,“下一個研究階段,我們將更多地關注這些表型產(chǎn)生背后的遺傳機制。”

Speakman教授團隊合影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2.05.012

標簽:

關閉
新聞速遞